集團旗下有8家出版社。2015年,集團出版圖書7940種、電子音像制品643種。一直以來,集團大力實施精品雙效戰略,走專業化、品牌化道路,編輯出版了一大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集團成立以來,先后有65種(套)出版物榮獲國家級獎項,1000余種圖書獲省部級獎項。集團組織的《嶺南文庫》《嶺南中醫藥文庫》《廣東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基礎知識干部培訓讀本叢書》《社會主義五百年》《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影響新中國60年經濟建設的100位經濟學家》《話說中國海洋叢書》《王國維全集》《青蘋果叢書》《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檔案》《藍色東歐》等一系列重大出版工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推出的《新三字經》《健康忠告》《人體使用手冊》《小屁孩日記》《紅高粱》《這邊風景》《出梁莊記》等一大批暢銷書,深受讀者喜愛。
粵版教材已成為嶺南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品牌。集團立項、編寫的粵版新課標教材有19個科目獲得教育部審查通過,數量(在全國地方出版集團排名第一)和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廣東乃至全國均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集團擁有2報23刊。其中,作為報刊方陣龍頭的《時代周報》是集團于2008年傾力打造的一份大型高端綜合性周報,涵蓋政經、財經與產經三大板塊,被評為“史坦國際最具投資價值媒體”;《花城》《隨筆》是全國知名的老牌文學期刊;《新周刊》以其敏銳的觸角和獨特的策劃思路,被稱為“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之一”,并成功實現由時事生活周刊向生活方式周刊的轉型,其新浪官方微博粉絲數突破1000萬;《少年文摘》月刊以其精編內容和特有風格,成功出口到東南亞多個國家。此外,還有《葡萄酒》《收藏/拍賣》《消費者報道》等一批發展勢頭強勁的報刊,受到業界與讀者的歡迎。
集團旗下擁有一家大型發行企業——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001年,經上級批準,對原廣東省新華書店、廣東省外文書店、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股份公司進行資產重組,組建了更大規模的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是廣東省重點扶持的國有控股的出版物發行龍頭企業。2015年,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擁有子(分)公司102家,全集團在職員工4000多人,各地直屬新華書店門店104家,總經營面積23萬平方米,連鎖經營發行網點1300多個,覆蓋全省93個市縣城鄉,集團總資產達60億元。由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承辦的2016年南國書香節,全省總入場120多萬人次,邀請名人名家300多位,舉辦文化活動250多場,銷售收入3300萬,真正把書香節打造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華文書展。
集團擁有一家印刷企業、一家光盤復制企業和一家物資貿易企業。其中廣東新華印刷有限公司是珠三角地區規模較大的書刊印刷企業。近年來,公司加快了印刷設備技術升級步伐,增添了德國原裝進口對開八色膠印機一臺,啟動了高速膠訂生產線的引進 ,加快了數碼印刷項目的市場調研;廣東威雅光電有限公司是中國南方的光盤生產基地之一,獲得了“廣東省直系統文明單位”“誠信經營企業”“廣東省高新科技企業”等光榮稱號;廣東省出版印刷物資有限公司是華南地區規模較大、經營品種齊全的出版印刷物資專業營銷企業。公司目前擁有總資產約8.4億元,倉儲9000平方米。
集團從戰略層面對數字出版進行布局,在教育、大眾、專業出版領域探索全媒體、多介質的數字化出版之路。集團旗下有一家數字出版公司——廣東省出版集團數字出版有限公司,負責統一收集、規范管理和綜合利用集團所屬各出版單位的數字內容資源和版權資源,依托集團傳統紙質出版優勢,開展數字教育、數字閱讀、電信增值業務、數字電視、動漫等新媒體的商業化運營,致力于成為國內領先、具品牌優勢的教育和閱讀平臺運營商。集團還于2013年10月成立新媒體中心,以《時代周報》為龍頭,整合旗下報刊的數字出版和新媒體資源,成效已初步顯現。
集團還涉足文化物業經營等領域。目前,集團正在廣州建設的廣東數字出版基地,已由新聞出版總署(現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掛牌成為國家級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同時,以打造出版業全產業鏈基地為目標,加快建設“南方文化產業中心”(含物流基地、印務基地),整合出版產業縱向各個環節,提高編、印、發、供整體產業鏈的集成度,從而提升集團整體競爭力,拓展集團發展空間。集團正推進打造的“花城文化廣場”將成為永不落幕的“南國書香節”以及廣州市乃至華南地區的文化新地標,滿足市民多層次文化消費需求。投資改造的文化主題酒店——廣軒大廈酒店將成為廣東省宣傳文化系統教育培訓、政務、文化交流和商旅服務的重要基地。集團旗下的廣東新知本置業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物業經營管理和開拓工作。
集團旗下還有一家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公司——廣東省出版進出口公司。廣東省出版進出口公司成立于1980年8月,擔負著廣東出版業與海外交流和貿易合作的任務。